分析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優劣

Daniel Tseng
7 min readSep 5, 2018

--

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在 9/3 上線,造成許多媒體的爭相報導,究竟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到底是什麼,以及它對於台灣行動支付生態圈又帶來什麼影響?這篇文章將帶來相關名詞解釋以及其優劣分析。

名詞解釋

在進入正題前,我想先解釋這篇文章會用到的名詞,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身邊的人對於這些名詞都相對陌生,個人覺得有推廣其必要性。

  • 第三方支付:可以實行代收代付,但不具有儲值功能,也不具有帳戶間的轉帳功能。台灣一共有 7000 多家第三方支付廠商,其主管機關為經濟部
  • 電子支付:台灣「專營電子支付機構」一共六家,歐付寶、橘子支付、國際連、智付寶、台灣支付,以及 2018 年發出執照的街口支付。而「兼營電子支付機構」一共有 23 家,其中包括一卡通公司,其主管機關為金管會。

一般常聽到的電支帳戶,簡單說就是你可以將錢放在這些電子支付帳戶內,而且這些電子支付帳戶彼此還可以互相轉帳,當然這些功能也需要主管機關金管會同意才行。

  • 電子票證:台灣目前就四家,悠遊卡、一卡通、icash、有錢卡,其主管機關為金管會。
  • LINE Pay:在此篇文章提到的 LINE Pay 將會是 LINE Pay 底下的第三方支付功能,也就是綁信用卡/簽帳卡,然後再進行刷卡付款的動作。
  •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:即 2018/09/03 LINE 與一卡通公司一同推出的「電子支付帳戶」。
  • 一卡通實體卡:屬於「電子票證」範疇的實體卡片。
限量版LINE Pay聯名一卡通 (圖片來源

簡介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功能

儲值

因為它就是電子支付帳戶,因此可以把錢放在這個帳戶內,單次儲值上限為新台幣五萬元,也提供餘額不足的時候自動加值(需綁定銀行帳戶)。

轉帳(P2P 轉帳)

僅可以轉帳給 LINE 上的好友,如果對方尚未申請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,則必須於三天內開啟帳戶才能收到款項,而正常情況下是即時入款。另外,有網友指出這個轉帳似乎有洩漏全名個資嫌疑(如有進一步更新消息也請留言,我會即時更新文章)。

乘車碼

利用反掃掃碼功能,可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,首波開啟的只有高雄捷運,以及未來幾條台北公車規劃中。

分攤付款

三人以上可以使用分攤付款功能,數字是平均分配,除下來不足的會自動補齊整數。舉例:100 元平均三人分,則每個人會收 34 元。

P2P 轉帳(圖片來源

優劣分析

拓展青少年客群門檻依舊高

根據新聞稿指出,LINE Pay 一卡通帳戶目標突破 14~20 歲市場,希望讓這個客群的人可以享受到電子支付帶來的方便性。

首先,這個客群確實不容易擁有信用卡/簽帳金融卡,原因是法規表明未滿 20 歲不得申請信用卡,就算爸媽要幫你辦附卡,也得需要年滿 15 歲才能。至於簽帳金融卡部分,台灣能申辦 VISA 金融卡的銀行有 21家,年齡也普遍限制在 15~20 歲。

但申請擁有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就很方便嗎?那可未必。

在作法上,14歲~20歲使用者申請帳戶時,必須填入監護人的一卡通電子支付帳號,以符合未成年開戶需經監護人同意的規範。

實作上 14~20 歲的族群想要開通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的作法是:請監護人先去開通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,然後在申請的時候才去填寫家長的帳號。雖然乍看之下,比擁有一張信用卡附卡的手續來的簡單許多,但要說服監護人開通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這件事情門檻也是不低。

分攤付款不切實際

分攤付款看似很美好的功能,但我個人認為目前「平分」的機制是很不切實際的功能。試想一般出去用餐,如果是一人先付款,其他人再給錢時,這個錢的數目大家完全一樣的機率高嗎?就我的經驗中,每個人都會有些微的差異。而我認為真正實際的情況會是大家分別算完自己該付的金額,再個別利用轉帳給先付款的朋友。

【LINE Pay 一卡通】形象概念影片截圖 (圖片來源

P2P 轉帳需跨過先進者障礙

我在個人臉書頁面詢問朋友們的轉帳情形,少部分人用過街口的儲值帳戶,擁有台新 Richart 帳戶的人也不在少數,這兩家對於年輕世代來說接受度不低,Richart 更有 1% 活儲利率的誘因,這件事情是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和街口儲值帳戶做不到的事情,因為這兩家是電子支付帳戶。

雖說如此,我相信 LINE 擁有 1900 萬用戶,LINE Pay 也有 320 萬用戶,跨過這個門檻將不是難題。除了新開戶的回饋禮外,LINE 本身的流量讓它擁有很多觸角可以推廣,不論是曝光增加心占率或是藉由補貼誘之以利都是可行的策略。

乘車碼場景不足

使用乘車碼的時候,會先從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扣 100 元,等 30 分鐘過後沒有使用的話才會歸還。首波只有高雄捷運,而許多人期待的台北捷運、公車都還尚未能使用。就算未來台北捷運或是公車開通我也不是很看好,因為利用掃碼進出閘門需要的時間太長,且失誤率相對利用 NFC 感應來的高。試想在尖峰時刻你進出閘門,一個不小心沒感應好,需要超過 2 秒,後面的人會不會投以異樣眼光盯著你看呢?

高捷 QR Code 進出閘門(圖片來源

其實我最希望的是台北公車和捷運可以利用 iPhone 交通卡的方式進出,我個人去日本使用過西瓜卡(Suica),就是利用台灣發售的 iPhone 8,下載 app 然後利用 Apple Pay 儲值進去,到日本便可以直接用,整個體驗跟拿出實體卡一模一樣。雖然我知道在台灣已經可以利用 NFC Sim 卡在 Android 手機做到這件事情,但是 iPhone 就是不行,由衷期待台北捷運推出。(如果知道為什麼台灣遲遲不能做這件事情的原因也歡迎留言跟我說)

結論

LINE 挾帶著大量的使用者與一卡通合作,在此刻推出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,是全台首先整合電子支付和電子票證的服務,整體使用體驗都包裝在台灣用戶熟悉的 LINE app 當中,其後續確實看好,蠻像中國的微信當年推出支付功能的感覺,擁有大量用戶後才推支付。

反觀街口支付,雖在年初快速拿到電子支付執照後,快速趕一波新年紅包也確實補貼不少,但其應用場景是利用補貼+地推去談,在台灣支付方式太多元且取代性沒那麼高,街口確實還沒有做到像支付寶那樣不可一世的支付地位。在補貼消失後,用戶的忠誠度是否還可以存留,值得持續觀察。
值得一提的是街口支付在超商掃碼整合電子發票這塊,街口確實做得比較到位,我個人是光這點就會繼續使用街口當成我的主力付款工具。

我個人對於台灣行動支付也寫過幾篇文章,非常歡迎與我交流你的使用情況,如內文有誤也歡迎留言,我會馬上改正。

Reference

--

--

Daniel Tseng

Not a real programmer. Enjoy sharing, thinking, and doing.